欢迎访问沧州妇联网!
当前位置:首页 >> 工作动态
献礼建党百年 致敬革命母亲(四)
来源: 发布时间:2021-7-6 点击量:766

人物简介: 刘素兰,献县陌南镇李谢村人,1926年3月出生于临河乡(原路庄乡)李疃村,194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。

“革命母亲”刘素兰: 进城住高楼 生活很幸福

供稿曹广欣、邢程    摄影王少华

 

“快进屋暖和暖和,喝点热水!”在献县县城的一个小区内,95岁的刘素兰非常热情地把我们让进了屋里。刘素兰是献县陌南镇李谢村人,现在跟着女儿、女婿一起生活,屋子里收拾得干干净净的。老人个子不高,周身上下很利索,腿脚也很好,看不出是一个95岁高龄的老人。

见我们到来,老人很高兴。她第一句话就说:“是党救了我,才有了我今天的幸福生活。”

   “我姐妹6人,在我5岁的时候父亲病逝。10岁时,母亲也因病去世了。”刘素兰说,她12岁那年,被卖给小平王乡元昌楼村一户卖馒头的富户当童养媳。从此,她就没日没夜地抱着磨棍推磨,伸着双腿脚蹬箩箩面。夏天,汗水泪水一起流;冬天,手脚冻得像馍馍。那时候年纪小,被折磨得苦啊!终于,她找到一个机会跑回了娘家。

  “离了婚的我感到特别轻松,又获得了自由。”15岁那年,当时的军分区有人到李疃村搞调查,听说了她的婚姻遭遇,便问刘素兰:“想不想离婚?”她赶紧说:“想!”那位同志很支持她,耐心地告诉她怎么办。刘素兰就按着他说的,解除了这段婚姻。

    娘家有个族姐比刘素兰大十几岁,是共产党员,在妇救会工作。每次开会、执行任务时,族姐都带着刘素兰做掩护。慢慢地,刘素兰懂得了很多革命道理,对加入中国共产党非常憧憬和向往。

   1940年秋天的一个下午,在李疃村北,八路军和日军遭遇了一场激战。战斗刚结束,刘素兰就去战场找活着的八路军战士。她看到一名八路军战士被日军打伤昏迷了,上嘴唇被打得血肉模糊。她一摸,还有气息,就吃力地把伤员扛到家里。

   “那时候我不会别的,就简单给伤员处理了下伤口,上了止血的药粉。”刘素兰说,她把中午的饺子拿出来给伤员吃。当时这名伤员嘴疼得吃不下,就给伤员带着路上吃。她又出去打探八路军去了哪个方向,带着这名伤员追了3里多远,才赶上了队伍。

   “那时,李疃村周围日军据点多,鬼子总来村里扫荡。”刘素兰说,每到这时,党员和干部都藏在地窖里。她年龄小,个子矮,胆子大,就派她给人们找吃的。有一次,村民被敌人围在了村西的场地里,敌人残酷地殴打一名“青抗先”成员,让他说出人群里谁是共产党员,这名同志打死也不说。然后,鬼子看刘素兰年龄小,好吓唬,就转过来逼问她,可她一个字也没有说。

   “我也害怕!”刘素兰说,那天赶上来了月经,血止不住地流,湿了一大片。她坐在地上,低着头拨拉细土埋一下。日本鬼子走后,她身下就是一片大血坨子。从那以后,她就落下了妇科病,一辈子没有怀上过孩子。

    1945年6月,经过族姐的介绍,刘素兰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。在多次的抗日活动中,刘素兰结识了一位衡水武强抗日大队的战士李国辉,结为夫妻。之后,她转入了献县张支根村做妇联工作。一次,一名八路军被服厂姓左的同志,被日军追赶到河间镇上村。当时,刘素兰正好在镇上村的姥姥家,就把左同志领到家里,给他做饭吃,吃饱了又让他带上干粮,最后平安地把他送走。

刘素兰在张支根村做了近20年的妇联主任,其间接受过正规的党员培训。新中国成立后,刘素兰任当时路庄乡的妇联副主任,兼任张支根村妇联主任。1974年丈夫去世,她才48岁,没有子女。后来她和李谢村的退休干部李兰生结为伉俪,共同把李兰生的5个子女养育成人。

采访札记

采访刘素兰,就像听一堂革命历史课。她讲的每一个故事,都深深地打动了我们。她讲的每一句话,都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脑海里。

刘素兰是一个不幸的人,从小就处在水深火热之中。刘素兰又是一个幸运的人,是党把她从水深火热中救了出来。

“没有共产党,就没有今天的好日子。”这不是一句客套话,这是刘素兰发自内心的表白。刘素兰对党充满了感激,对现在的生活充满了感激。我们祝福老人生活幸福,身体安康! 

上一篇:
下一篇:
版权所有: 沧州市妇联 2005-2010 地址:河北省沧州市妇联办公室
邮编:061001 电话:0317-2160187;邮箱: czfbangongshi@163.com; 冀ICP备09036681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