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访问沧州妇联网!
当前位置:首页 >> 工作动态
献礼建党百年 致敬革命母亲(十二)
来源: 发布时间:2021-7-15 点击量:779

人物简介:张兰英,东光县大单镇李营盘村人,1929年出生,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。

 

“革命母亲”张兰英:抗日歌谣记忆犹新

供稿曹广欣     摄影郑延涛

 

“日本鬼,真万恶;杀的人,实在多;老百姓,要活命;把鬼子,杀个净……”在东光县城一小区内“革命母亲”张兰英的家里,92岁的张兰英唱起了小时候的歌谣,虽然音调已经记不太清晰,但歌词依旧能够脱口而出,义愤填膺的表情仍然挂在脸上。

“我哥哥是八路军干部,他带着部队挖地道,我就跟着他们一起挖。”在抗日战争年代,张兰英才十几岁就长了一个大个子,跟着哥哥一起抗日。张兰英说,地道口小,人要趴下才能进去。到了里面,人再半站起来挖。那时候,多数是晚上挖,一挖就是一夜,累了就歇一会儿再接着挖。张兰英除了忙前忙后地帮助八路军运土外,心细的她还找来柴火把地道口堵上,掩饰地道口不被敌人发现。

“为什么地道口要这么小?”张兰英问哥哥。哥哥说,地道口小,好隐藏,不容易被发现。就算是被敌人发现了,他们也不敢进来。
哥哥的回答让张兰英很佩服,让她佩服的还有八路军严明的纪律。她常记得八路军经常住在他们家,张兰英就焖饭给他们吃。他们开会,她就站在大门外玩儿,给八路军放哨。“八路军住在谁家,都会给这家的储藏柜贴上封条,走的时候再撕掉,决不拿老百姓的东西,不拿群众的一针一线。”那时,她就问为什么要贴封条,战士们说这是纪律,部队上有要求。八路军对她很好,有时间还常哄着她玩,给她讲革命的故事,这让张兰英成长很快。
“我们给八路军做鞋得特别在意,鞋底要7寸长,密密地纳够800针才行。”张兰英常听八路军长征的故事,说那时战士吃草根、吃皮带,脚上磨得都是水泡。因此,她们做鞋时更仔细、更认真,这鞋做得要结实,要让战士们穿着舒服,这具体的要求到现在她都记得。“我们做鞋、缝袜也是支持前线抗战,不能马虎。”张兰英说。
“爹亲、娘亲,不如共产党亲。”张兰英说,她乐意听党话、跟党走。张兰英曾嫁入大单镇小单村,离异后回到李营盘村从事妇女工作,因表现积极,1947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。
1947年,她开始担任李营盘村午校大队长。午校的任务主要是动员农村家庭妇女学文化、学知识。当时,受封建思想的影响,一些家庭不让妇女出门,上午校学文化成了难事。为此,她就挨家挨户地上门动员,鼓励妇女上学。
“我一个大姑娘整天跑东跑西,不仅引来外人的闲言碎语,还要忍受家庭的反对,但我总是默默顶住压力。”张兰英说,“那时候,午校就一个钟头,我提前半天就挨家挨户去劝说,实在劝不动,就在人家门口喊口号,和旧社会作斗争。”虽然每天找人的时间比上课的时间长,可她总能出色地完成任务。
张兰英还打破传统,动员广大妇女剪辫子、留短发、不缠脚、不扎耳朵眼儿。号召家庭妇女唱革命歌曲,走出家门,为革命作贡献。1953年,她担任村妇女主任直至1982年退休。
“那时脑袋挂在腰带上,再看看现在,这日子多好。”如今的张兰英爱看电视、看新闻。张兰英现在跟女儿张春梅生活在县城,张春梅是老人唯一的亲人,也退休在家。退休前,张春梅是一名人民教师,育有一儿一女,一家人生活美满。

     现在,张兰英四世同堂,她还时常给孩子唱抗日的歌谣,讲革命的故事……


采访札记张兰英老人心胸宽广,很爱开玩笑。我们的采访像是与老人拉家常,听老人讲故事,一点也没有拘束感。    当我们提出能不能现场唱一首抗日歌谣时,张兰英很爽快地唱了起来,也把我们带进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。那些抗日的歌谣,对我们来说听着很新鲜,很有意思。可是,对于从战争年代走过来的张兰英而言,每一句话,都是用鲜血写成的,活生生烙在了她的心里。那些抗日的歌谣,对我们来说听着很轻松,很受教育。可是,对于从死亡线上走出来的张兰英而言,每一个字,都是用生命铸成的,成了永远抹不掉的记忆。


上一篇:
下一篇:
版权所有: 沧州市妇联 2005-2010 地址:河北省沧州市妇联办公室
邮编:061001 电话:0317-2160187;邮箱: czfbangongshi@163.com; 冀ICP备09036681号-1